越努力 越幸运

2019-11-29


来源:中晋环境公司    日期:2019年11月29日

 

张行凯,男,1982年1月生人,山东济南章丘人,中共党员,现任中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矿山开发服务项目部经理。2004年从长春工程学院矿山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15年来一直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不忘初心  坚持找矿

2006-2010年,张行凯在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先后担任地质组长、项目负责,四年半的时间仅与家人团聚35天,身边的同事换了一个又一个,而他毅然决然地坚持了下来。他不是没有动摇过,每一次想退缩的时候,家人的理解、单位的支持、领导的鼓励、自己的责任感都会涌上心头,让他有动力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有毅力走遍矿山的每个中段、每个采场。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坚持不懈的钻研,张行凯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本区矿体在F2下盘的石英斑岩体两侧成“人”字形构架展布,在F2断层两侧存在走向相同,倾向相反的两组矿带”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后期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张行凯又提出了“在F2断层两侧150米范围存在大小不等的品位较高的隐爆角砾岩型柱状盲矿体”的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先后发现了12#盲矿体及1线南部盲矿体。根据以上理论,有依据地布置工程,最终发现11条矿体,新增Ag金属量1883.902吨、Pb+Zn金属量64万吨,伴生银金属量369.825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此项目的实施使矿产资源危机的支家地矿山获得了生机,预计新增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220亿元,大大缓解了矿山危机,延长了矿山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当大家都为此成果雀跃不已的时候,张行凯却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地质人应该做的。”

支家地项目不仅锻炼了张行凯的业务技术能力,也锤炼了他做事认真、勇负责、敢担当的工作态度。2011-2016年,张行凯先后负责了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银矿东部铅锌银矿普查、详查、老矿山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102-2013年)、山西省盂县小岩沟铝土矿北区普查、山西省盂县小岩沟非煤整合扩界区勘探、山西阳泉多个熔剂灰岩详查等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国家探获了一批银、铅、锌、铝土、石灰岩矿。经过几年的锻炼和沉淀,张行凯已经成长为一名既有技术又有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2016年,张行凯与曹国雄、吴堑红合著了《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一书,该书建立了晋北地区银多金属矿找矿模型,对该区域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有益于华北地台北缘的中生代构造—岩浆岩—成矿规律及形成机制的认识。

牢记使命  继续奉献

随着职务的变动,2017年后张行凯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单位地质勘查工作部署及生产技术管理上来。虽然职务变了,但一个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没有改变。

对于他来说,统筹地勘工作和生产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他必须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尽快让自己适应角色的转变。通过向前辈请教、与上级领导交流、与下属单位沟通,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2017年上半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行凯还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为某国企提供了一份电石灰岩选区报告,成功中标并实施了1019万元的电石灰岩详查项目。

近两年随着地勘产业下滑,传统地质已经渐渐难以维持单位的发展,必须寻求转型和突破。2018年以后,张行凯开始积极为单位寻找风险低、价值大的矿权,希望自己能为单位的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尽绵薄之力。

“越努力,越幸运”,15年的青春年华,15年的青山为伴,15年的不懈奋斗,也换来了累累硕果: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国土资源部2011年度“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国土资源部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2018年三局科技创新进步奖、2018年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看着这一个个奖项,张行凯认真地说:“这些奖项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它们时刻告诫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地质人。”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