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池、河曲农房项目回来
2021-06-18
作者:卢翔峰
5月下旬,我随质检组一同去了神池、河曲两个农村房地一体调查项目。在路上我了解到,两个项目有很多相同点:都是在2020年11月开始实施;项目负责和主要技术人员均从安徽项目组抽调而来;项目人数偏少,都在5-7人;工作量均在一万宗左右;经过半年的调查,均已完成大部分外业工作,预计六月底完成调查转入内业入库。
为了便于和甲方沟通,两个项目组都设在了县城里。
首先到的是神池县。神池项目组设在县城里的一个独门小院内,院子不大,两开间的小楼上下两层,室内空间比较局促。一进门,六张电脑桌把客厅摆的满满当当。墙上的安全制度、机构设置、工作进度图、宣传标语也都挤在了一起。电脑边上堆满了图纸、表格,显得很是杂乱。大家正在修图和录表,一幅繁忙的工作场景。上下两层共有三个卧室、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可以满足7个人的住宿。还能挤出三个机动铺位,供质检组使用。
项目组所承揽的四个乡镇离县城基本在半小时车程以内,其中只有一个远点,但户数少,仅占总工作量10%多一点。当时设立项目组时,曾考虑直接设到乡镇。但由于村里没有暖气,出于安全考虑和工作方便,还是选在了县城。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在山里的村庄,除了老人外大多都已在县城安家或在外打工。不论远近,进村调查签字覆盖率都不高。更多的工作还是需要通过微信来补充完成。目前,项目组已完成了70%的外业调查任务,正准备集中力量在十天内把最远的一个乡调查完。
神池项目组工作人员主要以正式工为主,在单位明确实行计件工资和绩效分配方案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公示和签字环节没有跟上。感觉在急于完成单价较高的调查部分,而丢下了后续工作。项目负责对成员的管理主要是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大家一起加劲,于是工作量就上来了。
第三天,河曲项目部派人捎来了仪器,我就搭车一同前往。虽然是第一次到河曲,但是当司机把我放到项目组所在小区门口时,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目的地。下车后,站在马路边抬眼一扫,就看到墙上大红条幅上写着:“巡镇镇、鹿固乡办理农村房屋登记,请走西侧巷内第一个铁门”;顺着指引往里走,又看到条幅、箭头、标记,单元门口的项目部牌匾说明找对了地方。上到三楼就到了写有“登记处”的项目部。
河曲项目组在一个临街单元楼的顶层,200多平米的房子,非常宽敞。客厅摆了六张办公桌后,空间还绰绰有余。几个收纳柜分层摆放着调查表,还按乡、镇、村都贴着标签,一目了然。墙上安全、管理、制度资料整齐有序。三个卧室宽敞明亮,有几张床铺摆放着个人物品。三楼对面的房间也属于项目组,里面放了两张床,平时质检组来了就住这里。
河曲项目组所在的巡镇镇,正是河曲县县城所在地,因此很多入户调查时不在家的村民,会自己来项目组补充调查材料,于是,就有了进门前的一步步指引。项目组承担的两个乡镇,工作区域集中,交通比较方便。目前已经完成80%的外业调查工作。预计六月底就能结束外业调查。
河曲项目组人员构成基本是正式工与临时工1:1,调查组的标配是1名正式工带1名临时工辅助。项目每月完成的工作量不是很多,刚满足项目部要求,但是工作各环节跟进比较同步。项目负责人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项目管理上更加规范、条理。对于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也总能想到解决办法。比如针对调查时很多村民不在当地的情况,能主动收集村民的联系方式,返回后耐心联系,保证了签字覆盖率。
因为临时有事,我只在河曲待了三个多小时便赶回太原了。
通过质量检查,我发现两个项目组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参加过“两权”调查项目的人员,进度快、完成质量高;只在安徽项目承担辅助工作的人员,带组稍显吃力,质量也稍差一些。根本原因还是工作经验少、技术不全面。由于山西省对农村房地一体项目的时间要求特别紧,项目部又没有足够的人员,大家只能克服困难,边干边学、以干促学。这也是项目部今年加大质量检查力度的原因。
今年勘测技术服务项目部共承揽并正在实施10个农村房地一体调查项目,省里要求的时间节点是要在8月底前上报数据库。虽然有些还没有招标、有些资金还没有落实,但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常态化”,牢骚和抱怨没有意义。我们能做的只有调配好资源,抓好质量,想方设法如期完成既定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