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来之不易 历史必须铭记

2022-08-23


——观《为了和平》有感

 

作者:刘银杉  

 

  周末,领着孩子去公园散步,看到很多晨练的老人、散步的夫妻、奔跑的孩子一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感觉油然而生

  想起前两天看过的纪录片《为了和平》,战火纷飞、血肉模糊的影像,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和平,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暴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半岛,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人,战争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被从鸭绿江旁打回到“三八线”而宣告结束。

  那年那月,新中国从持续了百年之久的干戈离乱中诞生刚满周岁,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迎接她的,是断墙残垣,是瓦砾废墟,是荒芜已久亟待耕耘的土地,是千千万万嗷嗷待哺的生灵!她对和平生活、和平建设的向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

  然而强敌压境,是沉默容忍还是奋起抗击?面对无法回避的严峻形势,党中央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慨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并不愿意战争扩大,它要扩大,也没有办法。我们这一代如果遇着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了我们的子孙,只好承担下来,让子孙永享和平。”

  我很难想象刚刚成立百废未兴的新中国是如何在那艰苦的朝鲜战场上与世界第一强国相抗衡?毛主席曾这样分析朝鲜战场:“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支撑志愿军坚持到了最后,最终迎来战争的胜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阴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也奠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筑起钢铁长城,保卫祖国,换来几十年的和平岁月,换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我们享受到了祖国和平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让这精神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上一篇:

相关下载